青瓜網>飼料疾病>魚口絲蟲病的症狀有哪些?魚口絲蟲病怎麼治療?

魚口絲蟲病的症狀有哪些?魚口絲蟲病怎麼治療?

時間:2020-12-17 15:40:07 來源:網絡投稿 編輯:飼料疾病團隊

魚口絲蟲病主要危害魚類,各品種魚都會發病,但在平時養殖中,我們發現錦鯉魚發病率高。魚口絲蟲病的症狀主要表現在病魚的皮膚和鰓部黏液增多,且附有白色物。發現魚得了口絲蟲病要及時對症治療,同時注意結合實際情況對飼養管理進行合理調整。

一、魚口絲蟲病的病因

口絲蟲常棲息於魚類的皮膚與鰓部,數量少時並不會造成病害,但環境水質不良或魚的健康狀態不佳時,常會大量繁殖,破壞鰓及皮膚組織,造成黏液分泌增多,形成白霧狀的附著物,故稱白雲病。此病主要寄生淡水魚類,尤其是錦鯉在移池後常發生,因此又稱新水病。錦鯉在感染此病後呈昏睡狀態,沉於池底角落,因而又稱昏睡病。

口絲蟲以飄遊口絲蟲**常見。蟲體呈卵圓形,具2或4根鞭毛,可旋轉遊動。蟲體內有1個圓形胞核。固著於宿主的蟲體則呈形,鞭毛不明顯,於組織上可下下左右擺動。口絲蟲**適流行溫度在2~30℃,蟲體開始繁殖的水溫為12~20℃,以24~25℃、PH4.5~

5.8時**容易大量繁殖。繁殖時以縱二分裂法,不需中間宿主,可直接傳染轉移宿主;在環境不適合時可形成具有抵抗力的孢囊,而附著於魚體或池底中。秋末至春季是此病的流行季節。當發現是白雲病時,已經不能挽救了。

二、魚口絲蟲病的症狀有哪些?

感染初期魚體會發癢,在池底、池壁摩擦魚體。病魚皮膚上有一層乳白色或灰藍色的黏液,使病魚失去原有的光澤。在魚體破傷處充血發炎,往往感染細菌或水黴,形成潰瘍,使病情更加惡化。

當蟲體大量侵襲皮膚時,鰓上也出現大量蟲體,由於鰓組織被破壞,影響魚的呼吸,因此病魚常遊近水表呈浮頭狀。食欲減退,無精打采,縮尾夾鰭,群聚於池底角落,反應遲鈍,魚逐漸失去平衡,橫臥於池底,**後衰竭死亡。

三、魚口絲蟲病怎麼治療?

1、用2%食水浸洗5~15分鍾或3%~5%浸洗1~2分鍾,連續數天。

2、用高錳酸鉀20MG/KG濃度,水溫10~20度時,浸洗20~30分鍾;水溫20~25度時,浸洗15~20分鍾;水溫25度以上時,浸洗10~15分鍾。

3、每100L水體中用30~50萬個單位的青黴素,長期浸泡。50MG/KG的亞甲基藍或0.2MG/KG的孔雀石綠溶液浸洗半小時,連續幾次。福爾馬林20~30MG/KG濃度,每2~3天使用1次,連續數次。

在治療的同時,注意做好以下幾個方麵:

1、增強水流,可減少口絲蟲的附著寄生。

2、降低飼養密度,維持水質潔淨穩定,減少對鰓或體表組織的刺激。

閱讀全文
相關問答
欄目熱點